12月13日晚,吉利宣布擬分拆極氪汽車赴美上市。在傳統車企培育的新能源品牌中,除了極氪,還有嵐圖、埃安、阿維塔、智己等品牌也在積極融資,尋求獨立上市。

圖/極氪汽車

圖/極氪汽車

繼今年10月首次披露擬分拆極氪獨立上市之后,吉利汽車(0175.HK)分拆計劃又迎新進展。

12月13日晚間,吉利汽車在港交所公告,極氪汽車于紐約時間12月7日按保密基準向美國證交會遞交可能進行首次公開發售的注冊聲明草案。

吉利汽車本次沒有披露預計募資金額,IPO事項還須獲得有關部門批準,以及公司和極氪汽車的最終決定,無法保證分拆上市將會進行或何時進行。

產銷量方面,12月1日,極氪ZEEKR發布11月最新交付記錄。信息顯示,11月,極氪ZEEKR 001交付11,011輛,同比增長447.3%,環比增長8.8%,總累計交付66,611輛。

造車新勢力最新戰報

電池網還注意到,在傳統車企培育的新能源品牌中,除了極氪,還有嵐圖、埃安、阿維塔、智己等品牌也在積極融資,尋求獨立上市。

傳統車企新能源品牌融資進度一覽

11月18日,嵐圖汽車宣布完成了近50億元A輪融資,投后估值達300億元。嵐圖汽車本輪融資投資方共10家,聯合領投方為國企混改基金和中銀資產,跟投方包括工銀投資、農銀投資、交銀轅憬三家國有資本,武漢經開基金、湖北高質量發展基金、中鑫高投三家地方國資,贛鋒鋰業、欣旺達兩家產業及民營資本。

10月20日晚間,廣汽集團披露了廣汽埃安A輪融資的最新進展,目前全部戰略投資者已完成融資引戰協議簽約付款。此次A輪融資共引入53名戰略投資者,融資總額182.94億元,刷新了國內新能源整車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紀錄。本次增資完成后,廣汽埃安注冊資本由人民幣64.21億元增至人民幣78.03億元,廣汽集團直接及間接合計持有廣汽埃安的股權比例由93.45%變更為76.89%,仍為控股股東。廣汽埃安估值約1032億元,是當前國內未上市新能源車企最高估值。

8月2日晚,長安汽車公告,公司聯營企業阿維塔科技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以公開掛牌方式增資擴股引入投資者,最終確定六家投資方,合計增資25.47億元。完成本輪融資后,阿維塔投后估值近百億元?!靶乱惠喣假Y將進一步提速阿維塔未來產品的研發設計和市場品牌發展,第二款新車也正有序推進?!?/p>

8月1日,上汽集團旗下智己汽車宣布完成A輪股權融資協議簽署。在首輪市場化融資順利完成后,智己汽車投后估值將達到近300億元。本輪融資由交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領投,上汽集團繼續追加投資,同時還引入了工銀投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知友創投等多家投資機構?! ?/p>

在造車新勢力中,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先后在美國上市,隨后接連登陸港交所,蔚來還在今年5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為首個同時在紐約、香港、新加坡上市的中國企業。

今年9月,零跑汽車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新勢力造車中第四家登陸港交所的車企。同時,零跑汽車還是國內主體赴港上市的第一股。

此外,還有多家造車新勢力也在加快融資補血,未來也有望沖刺資本市場:12月,網傳威馬汽車正在計劃通過借殼“Apollo智慧出行”在香港實現上市,威馬汽車此前已遞交港交所IPO申請;9月,據美股教培企業華夏博雅發布的公告,愛馳汽車擬借殼華夏博雅在美上市,估值有望高達60億美元;7月,哪吒汽車對外宣布,公司D3輪融資已關閉,本輪融資金額超過人民幣30億元,加上此前D1輪及D2輪融資,公司D輪累計融資近人民幣100億元;1月,百度旗下智能汽車品牌集度汽車(現已更名為冪航汽車)宣布已完成近4億美元的A輪融資。

據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

“我個人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一直保持樂觀態度!”在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看來,樂觀預計,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沖刺700萬輛;2023年保守估計將達900萬輛,樂觀情況下,有望實現年銷1000萬輛。

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也曾表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性得到確定,預測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達5000萬輛,帶動超過3.5TWh以上的動力電池需求量,實際情況可能更超預期。

與此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提升,以及國家新能源補貼退出歷史舞臺,疊加電池材料及其他零部件價格的波動,車市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因此,車企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融資“補血”將成為常態,越來越多的新能源品牌將主動擁抱資本市場,提升競爭力?!?/p>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汽車
造車新勢力
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