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汽協公布11月汽車工業產銷情況。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38.6萬輛和232.8萬輛,環比分別下降8.2%和7.1%,同比均下降7.9%。與去年和前年相比,汽車產銷略顯疲態,并未出現往年的年底翹尾現象。1-1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62.8萬輛和243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1%和3.3%,1-11月增速比1-10月有明顯的下降,較1-10月分別收窄1.8和1.3個百分點。
中汽協分析,11月,汽車產銷略顯疲弱,環比、同比均呈現下降,下行趨勢明顯,總體表現不及預期。其中乘用車產銷環比下降7%以上,同比亦呈現一定幅度下降,商用車繼續低位徘徊,同比呈現兩位數下滑;新能源汽車產銷和汽車出口繼續延續良好態勢。
新能源汽車方面,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6.8萬輛和7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5.6%和72.3%,市場占有率達到33.8%。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58.9萬輛和61.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5.5%和67.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17.9萬輛和1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0.8%和92.6%;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為0.03萬輛和0.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1.9%和149.7%。
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485.7萬輛和473.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1.2%和89.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139.4萬輛和1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9.3%和154.6%;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為0.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9.1%和150.9%。
具體來看,1-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499.9萬輛,同比增長1.2倍,占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82.4%,高于上年同期5.8個百分點。在新能源銷量排名前十位企業中比亞迪累計銷量超過160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各企業呈不同程度增長,其中吉利銷量增速最為顯著。
出口方面,11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32.9萬輛,環比下降2.5%,同比增長64.8%。分車型看,乘用車本月出口27.6萬輛,環比下降1%,同比增長62.2%;商用車出口5.3萬輛,環比下降9.5%,同比增長79.7%。新能源汽車出口9.5萬輛,環比下降13.2%,同比增長1.5倍。1-11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278.5萬輛,同比增長55.3%。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225.1萬輛,同比增長57.8%,商用車出口53.3萬輛,同比增長45.7%。新能源汽車出口59.3萬輛,同比增長1倍。
前一日(12月8日),乘聯會發布11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數據。新能源車批發方面,11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72.8萬輛,同比增長70.2%,環比增長7.9%。在車購稅減半政策下,新能源車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持續環比改善超過預期。1-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574.2萬輛,同比增長104.6%。
新能源車零售方面,11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59.8萬輛,同比增長58.2%,環比增長7.8%。1-11月保持趨勢性上升走勢,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503萬輛,同比增長100.1%。
滲透率方面,11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35.9%,較2021年11月19.9%的滲透率提升16個百分點。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51.9%;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40.6%;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5.0%。11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36.3%,較2021年11月20.8%的滲透率提升15個百分點。1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56.5%;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2.1%;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5.2%。
出口方面,11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8.2萬輛,伴隨著疫情下復工復產政策的支持,中國制造新能源產品品牌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提升以及服務網絡的完善,市場前景向好。
乘聯會分析,今年新能源補貼退坡幅度是最高的1.26萬元,遠高于前兩年的0.5萬元補貼退坡幅度,疊加部分車企公布車型在明年定價上漲的信息,因此這一退坡政策對消費者的年末新能源搶購效應也是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的。今年新能源車市場有望實現我們前期提出的全年650萬輛的銷量預測。
另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2022年11月動力電池月度數據,產量方面,11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63.4GWh,同比增長124.6%,環比增長0.9%。其中三元電池產量24.2GWh,占總產量38.2%,同比增長133.0%,環比下降0.2%;磷酸鐵鋰電池產量39.1GWh,占總產量61.7%,同比增長119.7%,環比增長1.4%。1-11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產量489.2GWh,累計同比增長160.1%。其中三元電池累計產量190.0GWh,占總產量38.8%,累計同比增長130.6%;磷酸鐵鋰電池累計產量298.5GWh,占總產量61.0%,累計同比增長183.4%。
裝車量方面,11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34.3GWh,同比增長64.5%,環比增長12.2%。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11.0 GWh,占總裝車量32.2%,同比增長19.5%,環比增長2.0%;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23.1GWh,占總裝車量67.4%,同比增長99.5%,環比增長17.4%。1-11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258.5GWh, 累計同比增長101.5%。其中三元電池累計裝車量99.0GWh,占總裝車量38.3%,累計同比增長56.5%;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159.1GWh,占總裝車量61.5%,累計同比增長145.5%。
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42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較去年同期減少1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動力電池企業動力電池裝車量分別為28.3GWh、30.4GWh和32.9GWh,占總裝車量比分別為82.5%、88.7%和96.0%。
11月,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前十五名分別為:寧德時代(17.35GWh,占比50.64%)、比亞迪(8.94GWh,占比26.09%)、中創新航(2.00GWh,占比5.82%)、國軒高科(1.28GWh,占比3.73%)、欣旺達(0.83GWh,占比2.43%)、億緯鋰能(0.81GWh,占比2.35%)、蜂巢能源(0.59GWh,占比1.73%)、瑞浦蘭鈞(0.42GWh,占比1.22%)、孚能科技(0.39GWh,占比1.13%)、捷威動力(0.28GWh,占比0.82%)、LG新能源(0.24GWh,占比0.71%)、力神(0.22GWh,占比0.64%)、正力新能(塔菲爾)(0.18GWh,占比0.54%)、鵬輝能源(0.13GWh,占比0.37%)、盟固利(0.11GWh,占比0.32%)。
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56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較去年同期增長1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動力電池企業動力電池裝車量分別為201.3GWh、219.6GWh和244.7GWh,占總裝車量比分別為77.9%、85.0%和94.7%。
1-11月,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前十五名分別為:寧德時代(124.13GWh,占比48.02%)、比亞迪(59.74GWh,占比23.11%)、中創新航(17.39GWh,占比6.73%)、國軒高科(12.01GWh,占比4.65%)、欣旺達(6.33GWh,占比2.45%)、億緯鋰能(5.91GWh,占比2.29%)、蜂巢能源(5.64GWh,占比2.18%)、LG新能源(4.95GWh,占比1.92%)、孚能科技(4.58GWh,占比1.77%)、瑞浦蘭鈞(4.04GWh,占比1.56%)、捷威動力(2.29GWh,占比0.89%)、正力新能(塔菲爾)(2.27GWh,占比0.88%)、多氟多(1.69GWh,占比0.65%)、力神(1.35GWh,占比0.52%)、鵬輝能源(1.19GWh,占比0.46%)。
出口方面,11月,我國動力電池出口量共計22.6GWh。其中三元電池出口量5.7GWh,磷酸鐵鋰電池出口量16.8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