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凱盛新材
12月18日,凱盛新材(301069)披露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預案。公司本次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5億元(含6.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擬用于10000噸/年鋰電池用新型鋰鹽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據悉,10000噸/年鋰電池用新型鋰鹽項目實施主體為凱盛新材全資子公司——濰坊凱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設內容為新建鋰電池用新型鋰鹽生產裝置及相關配套設施,建成后,將形成10000噸/年雙氟磺酰亞胺鋰產能,項目建設期24個月。
資料顯示,凱盛新材主要從事精細化工產品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有氯化亞砜、芳綸聚合單體(間/對苯二甲酰氯)、對硝基苯甲酰氯、2-丙氧基氯乙烷(氯醚)、硫酰氯和聚醚酮酮。目前,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氯化亞砜生產基地,是國內領先的芳綸聚合單體生產企業,國內唯一一家具備聚醚酮酮完整技術體系的產業鏈一體化廠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凱盛新材在“固本強基”的基礎上,緊跟國家產業政策,密切關注行業動態,不斷向下探索氯化亞砜在下游產業的“高精尖”應用。在關注到氯化亞砜可作為動力鋰電池電解液溶質的原材料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后,公司著力開展以氯化亞砜為原材料制備雙氟磺酰亞胺鋰(LiFSI)的路線研究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LiFSI的技術和工藝儲備并建成了200噸/年的中試裝置,具備了推動LiFSI產業化落地的條件。
在凱盛新材看來,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電解液溶質六氟磷酸鋰(LiPF6)因存在化學性質不穩定、低溫環境下效率受限等缺陷,已逐步無法適應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求。LiFSI具有高導電率、高化學穩定性及高熱穩定性,被認為是LiPF6的良好替代品,與電解液的未來發展趨勢相吻合。
另據中信證券研究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溶質鋰鹽的總需求約為25.83萬噸。LiFSI 作為鋰鹽將替代部分LiPF6,2025年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50%?;?0%滲透率,2025年其全球市場需求將達到12.91萬噸,按照25萬/噸-30萬/噸價格計算,市場空間約為323億-387億元。若在LiFSI 完全替代LiPF6的情況下,即市場滲透率達到100%時,市場需求超過25萬噸。隨著全球鋰離子電池需求量的迅速擴張,電解液產銷量加速增長,將帶動LiFSI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市場前景廣闊。
凱盛新材表示,本次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圍繞公司主營業務展開,符合國家相關的產業政策以及公司戰略發展方向。本次發行完成后,隨著募集資金的投入和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建成達產,公司產品結構將進一步豐富,產業鏈將進一步完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