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變暖、極端高溫等氣候變化下,世界各國正加速踐行碳中和,強勢推進綠色低碳產業建設,新能源產業應勢而起,電動汽車、儲能等產業迎來發展風口,與之配套的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快速擴容,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黃金賽道”。
與此同時,這一電池新能源賽道也成就了一批批百億、千億,甚至是萬億市值公司,在強勁的市場需求下,長而復雜的產業鏈各細分鏈條也迸發出了無限的發展與投資商機,吸引了大量傳統行業企業紛紛加入。其中,一些專注于技術研發的高新科技企業,也由此迎來了發展的“第二春”!
憑借技術硬實力,青島凱能環??萍脊煞萦邢薰荆ê喎Q:凱能科技)已發展成為余熱鍋爐行業的佼佼者,2021年獲得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近年來,在堅持發展主業基礎上,公司也看到鋰電產業發展機遇,并已實現與產業鏈企業牽手。
凱能科技副總經理 房國棟
近日,凱能科技副總經理房國棟在與電池網交流時介紹,凱能科技在2021年就與德方納米開始合作,余熱回收項目運行后,德方納米隨后又與公司敲定了后續服務合同,為其兩地三廠區解決其余熱回收的難題。
電池網注意到,凱能科技已經完成和正在參與的電池新能源項目都是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窯爐的尾部煙氣余熱利用。房國棟表示:“據我們了解,國內大部分磷酸鐵鋰生產企業還沒有進行余熱利用,在雙碳目標的時代背景下,綠色電力低碳發展,減少碳排放已經成為各企業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p>
在房國棟看來,余熱回收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能源消耗的前提下再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具有較強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耙怨緸榈路郊{米在云南投運的項目為例,其產能為年產11萬噸納米磷酸鐵鋰,生產工藝過程分為一燒和二燒,現在只在一燒窯爐后安裝余熱回收裝置,年經濟效益約1300萬元?!?/p>
從傳統的余熱回收行業進入電池新能源賽道,第一棒之所以選擇磷酸鐵鋰領域,房國棟表示,主要看中的是其市場規模背后蘊含的廣闊發展前景。
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磷酸鐵及磷酸鐵鋰材料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45.5萬噸,同比增長213.8%,首次超過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同時,得益于磷酸鐵鋰電池出貨量的快速增長,帶動上游的磷酸鐵鋰和磷酸鐵材料均出現了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從而也吸引了大量的磷化工、鈦白粉等企業跨界進入到磷酸鐵及磷酸鐵鋰材料領域,包括龍佰集團、中核鈦白、安納達、湖北宜化、云天化、川金諾、川恒股份等企業依托原料成本綜合優勢規劃了大量的磷酸鐵及磷酸鐵鋰產能。另外,以廈門鎢業、長遠鋰科等傳統三元材料企業也開始深度布局磷酸鐵鋰及磷酸鐵企業。
在龐大的市場規模之下,房國棟預測,具有較好雙重效益屬性的余熱回收技術將很快得到市場認可?!拔覀児镜膬瀯菥褪悄軌蚋鶕脩舨煌男枨?,提供一整套的余熱回收系統解決方案,同時可以手把手地教會用戶怎么去運行?!?/p>
同時,房國棟還十分自豪地介紹,憑借二十多年的持續深耕,公司在余熱回收領域擁有了成熟的技術和產品,服務地區已遍布全國各地,并出口到俄羅斯、土耳其、柬埔寨、孟加拉、迪拜等國家和地區。
“在高耗能行業(譬如火電廠、發電廠、鋼廠、冶煉行業等)都已普遍推廣,但在以電池材料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才剛剛開始?!彪m然余熱回收在新領域剛剛起步,但房國棟表示,凱能科技瞄準的并不僅僅是當下涉及的單一板塊,還有整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的更多可能。
“凱能科技具有A級鍋爐制造許可和D1/D2類壓力容器制造許可,現在剛剛進入新能源領域,也考慮除去余熱利用的產品,應該也可以提供壓力容器類的產品制造和服務,同時,也在組織技術研發團隊研究負極材料的余熱回收技術,我們也希望能夠有機會為電池新能源領域的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p>
近期,針對目前余熱回收產業現狀、凱能科技入局新能源產業的初心,以及在新能源產業的布局及未來暢想,電池網與凱能科技副總經理房國棟進行了深入交流。詳情如下:
電池網:余熱回收的現狀與利用情況如何?公司在這一領域布局多久了?布局城市及產能情況如何?
房國棟:煙氣余熱回收是將隨煙氣排放到大氣中的熱量進行回收利用的一項技術,該技術的應用對企業的節能環保將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方面體現在它在不增加任何能源消耗的前提下,產生蒸汽或熱水,可用于發電、供暖或洗浴等;社會效益方面體現在通過將余熱回收利用,會降低相應的能源消耗,進而減少碳的排放,對企業雙碳指標的達成有積極的意義。
余熱回收在高耗能行業(譬如火電廠、發電廠、鋼廠、冶煉行業等)都已普遍推廣,但在以電池材料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才剛剛開始。凱能科技在余熱回收領域已深耕二十余年,有著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公司在2021年與德方納米開始合作,回收其窯爐尾部煙氣熱量,產生的蒸汽用于生產工藝環節使用,項目運行后得到用戶一致認可,現又簽訂后續服務合同,在其云南、四川兩地三廠區解決其余熱回收的難題。在其他領域,我們余熱利用產品已遍布全國各地,并出口到俄羅斯、土耳其、柬埔寨、孟加拉、迪拜等國家和地區。
電池網:在電池新能源領域,哪些環節需要進行余熱回收?對于余熱回收在這一領域的應用前景,您怎么看?
房國棟:我們也是剛剛進入電池新能源這個賽道,已經完成和正在參與的項目都是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窯爐的尾部煙氣余熱利用,現在也在積極了解電池新能源領域其他材料加工過程及電池生產過程中有沒有可以回收的多余熱量。余熱回收技術在電池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將會為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行業影響力。以凱能科技為德方納米在云南投運的項目為例,其產能為年產11萬噸納米磷酸鐵鋰,生產工藝過程分為一燒和二燒,現在只在一燒窯爐后安裝余熱回收裝置,年經濟效益約1300萬元。
電池網:我們注意到,公司已切入磷酸鐵鋰窯爐余熱回收領域,為何會選擇率先布局這一領域?
房國棟:首先,磷酸鐵鋰作為電池的主要材料,市場規模比較大,余熱回收技術也能很快地得到市場認可;其次,磷酸鐵鋰在冶煉過程中耗能較大,會有很大一部分熱量隨煙氣排放散失,同時,德方納米也敢于進行實踐;第三,我們的原有的余熱回收技術可以很簡單地嫁接到這個領域。
電池網:在磷酸鐵鋰窯爐余熱回收方面,目前國內市場的發展情況如何?行業門檻有哪些?有什么樣的技術難點?
房國棟:據我們了解,目前國內大部分磷酸鐵鋰生產企業還沒有進行余熱利用,德方納米也是比較早的敢于嘗試的企業,在“雙碳目標”的時代背景下,綠色電力低碳發展,減少碳排放已經成為各企業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盁煔庥酂崂眉夹g”在給企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企業在環保方面帶來巨大的影響。同時,作為“碳交易”的技術儲備,各行業也會不斷加大在這方面的技術投入和研發。
談到行業門檻,我想主要還是在技術方面,磷酸鐵鋰窯爐的余熱利用主要的難點是:1.現場空間小。余熱利用的現場空間狹小,余熱回收設備的設計需要緊湊,但同時要能夠達到工藝的要求;2.涉及的專業技術人員較多。需要熱能、管道、結構、焊接、電氣等多專業的技術人員;3.余熱回收系統設計復雜?!奥槿鸽m小、五臟俱全”形容這類項目比較貼切,雖然余熱回收設備體積較小,但整個系統的設計需要考慮功能齊全,滿足自動控制的要求。在這方面我們是因為有著二十多年余熱利用的項目經驗,各種要求和問題都遇到過,也都能幫助用戶最好地實現。
電池網:針對磷酸鐵鋰窯爐余熱回收,公司采用哪種技術路線?有什么樣的競爭優勢?
房國棟:余熱回收技術,除去要考慮用什么方式把余熱能夠回收,還要考慮回收的余熱做什么使用,所以同樣的余熱可能回收的技術路線也不一定一樣。磷酸鐵鋰窯爐的余熱回收路線有以下幾種:1.回收余熱后產生蒸汽,蒸汽的用途可以代替(或者部分代替)現有的蒸汽鍋爐,或者蒸汽可以用于帶動汽輪機再發電;2.回收余熱后產生熱水,用于加熱罐區汽化器或者用于取暖或洗??;3.回收余熱后加熱空氣,直接加熱噴霧流化床用的空氣,從而減少天然氣的消耗。
以上幾種是比較常用的,在實際項目中,用戶可能會有其他的需求,譬如有的工藝中用到導熱油,也可以回收余熱后加熱導熱油,這都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單獨的定制化設計。
我們公司的優勢就是能夠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提供一整套的余熱回收系統解決方案,同時可以手把手地教會用戶怎么去運行。
電池網:公司余熱回收系統智能化程度如何?在設備安全性能提升方面,公司做了哪些工作?
房國棟:凱能科技的余熱回收系統采用分散和集中控制模式,既可以在設備端控制,也可在遠端集控室進行監視與控制,智能化程度很高,不論在就地,還是在遠端,都可以一鍵啟停換熱器。
該系統在提升智能化的同時,也加強了安全性,設備運行之間均有聯鎖保護,安全保護可以做到安全預警和故障停機。
電池網:在電池新能源領域,公司余熱回收市場拓展情況如何?主要客戶有哪些?已有哪些成功案例?在幫助客戶節能減碳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房國棟:凱能科技從2021年開始,剛剛參與到電池新能源領域,目前也在積極對接國內主要的電池材料生產企業,現在已經實施的項目主要還是德方納米旗下的幾家公司,根據客戶不同的要求,為其定制化設計不同的解決方案,現在部分項目已經投運,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在節能減碳方面,節能本身就是減碳,只是目前大部分企業都是剛剛開始學習降碳和減碳,對于實施的路徑都不清晰,還需要像我們這樣做節能環保的企業多宣傳,多推廣。
電池網:我們了解到,公司計劃沖刺北交所IPO,目前進展如何?
房國棟:凱能科技已經掛牌新三板,目前在營業收入方面是短板,這也是因為公司前幾年主要精力都放到了產品研發方面,雖然涉獵的余熱利用領域非常多,譬如,火力發電、燃氣發電、鋼鐵、冶煉、煤礦等行業,但都是作為設備生產廠提供的設備供貨服務,所以營業額不是很高,現在公司北交所IPO已進入備案輔導階段,公司各部門都在全力配合,不斷拓寬業務渠道。
電池網:在電池新能源領域,公司未來還有哪些發展規劃?除了現有生產基地,有沒有去其他地方布局的打算?
房國棟:凱能科技具有A級鍋爐制造許可和D1/D2類壓力容器制造許可,現在剛剛進入新能源領域,也考慮除去余熱利用的產品,應該也可以提供壓力容器類的產品制造和服務,同時,也在組織技術研發團隊研究負極材料的余熱回收技術,我們也希望能夠有機會為電池新能源領域的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如果是項目有需要,我們不排除在其他地方建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