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領域幾乎每天都有大消息。9月8日,國內電池制造商中創新航IPO獲得香港證券交易所批準,若聆訊順利通過,預計最快于本月掛牌上市。9月9日,孚能科技推出全新軟包動力電池系統,材料成本降低了33%,體積利用率提升到75%。同日,蜂巢能源宣布,將在歐洲建設第二座海外電池工廠……
資金密集、技術密集、規模效益突出是動力電池產業的顯著特征。近年來,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百億級投資項目頻頻落地,動力電池產能與技術的比拼持續升溫。
尋求產業鏈一體化布局
“動力電池成本占電動汽車成本的60%,我們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今年7月公開吐槽,電池漲價迅猛,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壓力。
隨后,廣汽集團便公布兩項對外投資決議,一是擬投資109億元,設立自主電池公司,開展自主電池產業化建設;二是同意旗下參股公司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量產極速充電動力電池的電芯、模組以及PACK系統。不僅布局動力電池環節,廣汽埃安近期更與鋰礦巨頭贛鋒鋰業達成合作,業務板塊繼續向上游延伸,試圖垂直整合鋰電產業鏈。
對上游資源的掌控,正成為決定整車企業未來競爭成敗的重要因素。中國國際金融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陳泉泉分析認為,由于資源端供需錯配,電池企業與主機廠通過資本、產業合作,可以加強鋰、鈷、鎳、磷等資源的供應保障。同時,傳統制造業經營業績承壓,多元化轉型需求強烈。
“資本市場的紅利愈發向電池賽道傾斜?!敝嘘P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在日前召開的第9屆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ABEC)上表示,當前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為保障供應鏈安全穩定,電池全產業鏈戰略合作持續深化,產業一體化布局全面升溫。下游需求市場持續提質擴容,行業景氣度大幅提升,細分領域也深受投資者青睞。
“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領域頻現跨界投資者的身影?!标惾M一步表示,在正極材料領域,化工企業基于供應鏈優勢和成本控制能力,戰略布局新利潤增長點;在負極、隔膜、電解液領域,多為企業橫向一體化布局。同時,外資也在積極布局中國鋰電產業鏈。
電池回收成投資熱點
電池回收領域同樣也是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按照新能源汽車5—8年的使用壽命計算,從2020年起,我國已逐步進入動力電池規?;艘垭A段。與此同時,上游原材料供應緊張也催熱了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
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回收2.13萬噸廢舊電池,并使用這些廢舊電池生產了1.8萬噸的電池前驅體。據悉,廢舊電池里面絕大部分材料可以重復利用,其中,鎳、鈷、錳,以及鋰金屬的回收率都高達90%以上?!白鰟恿﹄姵鼗厥绽?,就是開采一座千萬噸級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礦山?!?格林美副總經理張宇平表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原材料供需緊張。
受供需關系影響,每噸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今年初的27萬元一度上漲到50萬元。在江西贛鋒鋰電總裁戈志敏看來,全球鋰資源儲量是足夠的,真正的問題是鋰加工能力,電池、正極材料產能周期為12—18個月,但鋰礦石開采周期要3—5年,鹵水提鋰更要5—8年,供需存在周期錯配。隨著新能源汽車、5G技術、儲能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全球鋰鹽需求量也將水漲船高。他預計,到2025年,全球碳酸鋰需求量將達160萬噸,2030年進一步攀升至400萬噸,是2021年規模的5倍以上。
“電池回收再利用勢在必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徐政和指出,布局鋰、鈷、鎳等關鍵資源,建立電池生產和回收的循環體系,通過電池回收及電池材料修復再生,可從根本上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同時,由于退役動力電池易燃易爆、安全存放難、重金屬含量高、有毒有機組分含量高,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也需要規?;厥?。
警惕產能過剩
隨著動力電池產業鏈持續升溫,更要警惕投資風險。以電池回收為例,目前相關企業注冊數量已超過4萬家,還有源源不斷的企業正在涌入。張宇平坦言,截至今年8月,全國規劃建設動力電池處理環評批復產能達193萬噸,企業規劃處理產能超400萬噸。據預測,今年市場僅有30萬噸廢料的產生量,產能已經放大了6倍以上。折算下來,產能利用率不到20%。
“動力電池回收還處于產業化初級階段,距離成熟還有較長距離。電池各種結構和新技術層出不窮,想輕松地拆解電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睆堄钇教寡?,電池回收產業還面臨著回收難、拆解難、梯次利用難、檢測難和安全把控難五大難題。
大規模投資要警惕產能結構性過剩和技術迭代的風險。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進一步指出,當前,動力電池行業大部分環節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從產業鏈供應安全來講,各環節布局是有必要的,比如車企涉足電池領域,掌握技術進展情況,但術業有專攻,布局以研發和中試規模較好,沒必要投入生產?!?/p>
孚能董事長王瑀也多次呼吁理性擴產。他向記者表示,動力電池企業如果沒有獨特的技術,成本又缺乏競爭力,有產能也是無效的?!安煌谡嚿a線可以共享,電池產能過剩對行業而言是災難性的,勢必造成大量資金和資源的浪費?!?/p>
業內人士提醒,企業跨界布局鋰礦或者回收再利用,要結合自身業務來進行商業配套,而不是簡單地垂直并購,要壯大以主業為核心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