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消息,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今日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并購活動回顧及趨勢展望》顯示,相較過去兩年同期,今年上半年汽車行業并購總體呈增長態勢。
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完成254起境內外并購交易,已披露的交易金額超1793億元(人民幣,下同),相較2021年同期增速迅猛。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已披露的并購投資總額累計超7707億元,交易活躍。
在2022年上半年汽車行業前十大交易中,交易輪次以戰略投資或收購為主,重點布局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寧德時代、奇瑞汽車、賽力斯(小康股份)、長安新能源、協鑫能科、能鏈智電等6家產業鏈公司在列。
從細分賽道來看,2022年上半年與上年同期相比,汽車零部件和整車制造領域的交易數量及金額均有顯著增幅。
其中,汽車零部件領域,上半年交易數量達153筆,交易金額837億元,電動化汽車部件、自動駕駛、智能駕駛等賽道風頭強勁,吸金熱度不減。
從2022年上半年并購規模來看,電動化汽車部件和自動駕駛依然博得資本青睞,投資金額分別為574億元及919億元。電動化汽車部件主要為寧德時代定向增發450億元,自動駕駛并購交易主要圍繞在芯片、ADAS算法等領域。
普華永道分析稱,以燃料電池系統、鋰電池系統為核心代表的電動汽車部件在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并購交易中節節攀升,反映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壓力加大,市場集中度逐漸上升。
汽車芯片等部分核心部件受國外供應商壟斷格局掣肘,尤其在2021年度疫情爆發期間斷供問題凸顯,使我國汽車行業面臨缺“芯”局面,又逢汽車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汽車芯片等部件的國內市場需求擴大,交易規模及數量可觀。
同時,以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智能座艙等板塊為組成核心的智能化汽車部件從并購數量來看,2020年-2022年上半年總體趨勢向好。并購金額在2021年迎來制高點,而后增勢雖有回落,但在自動駕駛等技術頻繁迭代升級,加速提升滲透率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汽車部件仍可作為吸金賽道持續吸引投資者關注。
整車制造領域,報告顯示,上半年交易數量達31筆,交易金額658億元,受造車新勢力強勁入局以及傳統汽車廠商加速產業整合驅動,投資總量可觀。
普華永道認為,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傳統燃油車市場發展態勢,產業間整合迸發規模優勢,而規模效應在議價能力、戰略調整的主動性等方面都為主機廠提供更多支撐,或將為其業務分拆布局新能源賽道提供更多可能。
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百家爭鳴,出現傳統造車企業背書的新能源品牌、登上主流舞臺的造車新勢力和跨界加入戰局的互聯網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
自動駕駛方面,目前已經呈現出了較為清晰的商業化路線,即分場景逐步落地力求加大滲透率,其中重卡應用場景包括港口物流、礦內物流、園區物流等,此外市政環衛、Robotaxi等場景下自動駕駛技術也嶄露頭角。
汽車后市場領域,受宏觀環境影響交易增勢放緩,上半年交易數量為70筆,交易金額298億元。不過,普華永道認為,隨著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發展不斷完善或創新相關衍生服務,以及“互聯網+”等商業模式為其持續賦能,汽車后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報告還提到,在政策引導、消費者心理轉變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相關配套設施也迎來重大機遇,在充電市場持續發力的同時,換電業務兼具補能速度快,更易緩解“里程焦慮”等競爭優勢,在技術升級的支持下也脫穎而出?!?/p>